更新時間:2024-03-28
人工濕地汙水處理設備 地埋式一體(ti) 化處理基本概念人工濕地實質是一個(ge) 綜合生態係統,主要應用生態係統中各個(ge) 共生物種的能量和物質循環的再生作用,在促進廢水中汙染物良性循環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生產(chan) 潛力,獲得汙水處理與(yu) 資源化的效益,防止汙水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
人工濕地汙水處理設備 地埋式一體(ti) 化處理基本概念
人工濕地實質是一個(ge) 綜合生態係統,主要應用生態係統中各個(ge) 共生物種的能量和物質循環的再生作用,在促進廢水中汙染物良性循環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資源生產(chan) 潛力,獲得汙水處理與(yu) 資源化的效益,防止汙水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
人工濕地汙水處理設備 地埋式一體(ti) 化處理技術原理
人工濕地汙水處理技術的原理是通過人工建造和控製來運行與(yu) 沼澤地類似的地麵,將汙水有控製地投配到濕地上,使汙水在濕地土壤縫隙和表麵沿一定方向流動的過程中,利用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對汙水進行處理的一種技術。其生態係統的作用機理包括吸附、滯留、過濾、沉澱、微生物分解、轉化、氧化還原、植物遮蔽、殘留物積累、蒸騰水分和養(yang) 分吸收及各類動物的其他作用等。
係統分類
人工濕地處理係統可以分為(wei) 以下幾種類型:自由水麵人工濕地處理係統、潛流型人工濕地處理係統、垂直水流型人工濕地處理係統等。
係統去除的汙染物範圍廣泛,包括N、P、SS、有機物、病原體(ti) 等。在進水濃度較低的條件下,人工濕地對BOD5的去除率可達85%~95%,COD去除率可達80%以上,出水中BOD5的濃度在10mg/L,SS小於(yu) 20mg/L。廢水中大部分有機物作為(wei) 異樣微生物的養(yang) 分,終被轉化為(wei) 微生物有機體(ti) 、CO2和H2O。
人工濕地汙水處理設備技術特點
人工濕地處理係統同時具有緩衝(chong) 容量大、處理效果好、工藝簡單、投資少、運行費用低等優(you) 點,非常適合中、小型村莊生活汙水的集中處理。
人工濕地汙水處理設備適用範圍
1.人工濕地汙水處理技術易受氣候條件影響,南北差異較大,北方大部分地區冬季溫度較低,難以維持生態係統的正常運行或保證汙水處理效果。因此在選用該技術時,要選取合適的植物,並且要充分考慮項目地植物過冬問題。
2.該處理技術適用於(yu) 農(nong) 村集中式和分散式汙水處理,根據各地土地充裕情況、居住方式和經濟狀況而定。對於(yu) 居住較為(wei) 分散、土地寬裕的村莊,可選用分散式處理方式,以戶為(wei) 單位,充分利用農(nong) 村零星空地,建設小規模濕地處理係統,可同時滿足淨化汙水和美化環境的效果。集中式處理係統,更適宜於(yu) 居住集中、土地有限的農(nong) 村,尤其是撤村並鎮和新建的農(nong) 村社區,各戶將汙水通過管網或溝渠排入處理係統集中處理。
3.該技術對於(yu) 項目地地形條件的要求較為(wei) 寬鬆,設計時可因地製宜。
人工濕地汙水處理設備注意事項
采用人工濕地處理技術,主要注意以下幾點:
1.人工濕地處理技術必須做好防滲係統,對於(yu) 農(nong) 村地區濕地防滲可采用土工膜或三灰土夯實等簡易實用的方法。
2.人工濕地植物的選取。濕地植物是濕地處理係統明顯的生物特征,它是人工濕地的主要組成部分,在汙水處理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濕地植物選取時應因地製宜,綜合考慮植物的以下特征:耐水、根係發達、多年生、耐寒、吸收氮、磷量大、兼顧觀賞性和經濟性、要盡量選擇當地的土著種。目前,常用的有蘆葦、香蒲、菖蒲、美人蕉、風車草、彩虹鳥、水竹、水蔥、大米草、鳶尾、蕨草、燈芯草等。
3.人工濕地植物栽種初期的管理主要保證其成活率。濕地植物栽種*在春季,植物容易成活。如果不是在春季栽種而在冬季,應做好防凍措施,在夏季應做好遮陽防曬。總之,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取措施以確保栽種植物的成活率。
4.植物栽種初期為(wei) 了使植物的根紮得比較深,需要通過控製濕地的水位,促使植物根莖向下生長。
5.做好日常護理防止其他雜草滋生並及時清除枯枝落葉,防止腐爛汙染。
6.對不耐寒的植物在冬季來臨(lin) 之前要做好防凍措施或及時收割。
17863688888
山東(dong) 濰坊市諸城龍都街道土牆工業(ye) 園橫一路與(yu) 縱二路交叉路口808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