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浮機的工作原理及工藝說明
更新時間:2021-05-17 點擊次數:7260次
工作原理:
一體化氣浮水處理裝置的工作原理,是在一定的壓力(0.35~0.45Mpa)下,通過射流器吸入適量的空氣,與回流水在溶氣罐內形成飽和溶氣載體,經釋放器聚然減壓釋放而獲得大量的微細氣泡,其量度、粒度、穩定性都在最大值之內。氣泡迅速黏附於水中的顆粒、乳化油、纖維等雜質和經混凝反應形成的絮體,造成絮體比重小於水的狀態,而被強製迅速浮於水麵,從而實現固液分離。渣浮於水麵被刮走,而分離水則通過底部穿孔管進入清水箱,部分水回流作溶氣水,而清水則通過閥門排出。
工藝說明:
一體化氣浮設備分四個部分:(一)加藥聚凝部分、(二)回流水溶氣釋放部分、(三)氣浮部分、(四)電器控製部分。
(一)加藥聚凝部分:
汙水由汙水泵從汙水池抽向渦流反應器。一般采用在汙水泵前加藥。這樣可使藥液和汙水通過汙水泵的葉輪旋轉而得到充分的混合。藥液由加藥裝置供給。加過藥的汙水進入渦流反應器中,汙水得到充分的聚凝。
(二)回流水溶氣釋放部分:
氣浮效果的好壞,主要取決於回流水溶氣及釋放的效果。本氣浮采用高效節能的溶氣和釋放設備。使空壓機的壓縮空氣與處理後通過水泵加壓的回流水在溶氣罐中充分混合溶解,形成溶氣水。溶氣罐的工作壓力一般為2-3.5kg/cm2。
(三)氣浮部分:
通過加藥混凝的汙水進入氣浮池中,由溶氣罐中的溶氣水在進出水管口下部由溶氣釋放器突然減壓,使溶解於水中的空氣由突然減壓而釋放出大量的微氣泡。微氣泡在上升過程中遇到汙水中已經凝聚的懸浮物,微氣泡附著在懸浮物上,使之很快上浮,這樣汙水中處理掉的懸浮物全部浮於上麵。然後通過氣浮上部的刮沫機把它們刮去排到汙泥池中,而池底部通過處理的清水排出。
(四)電器控製部分:
本設備附設電器控製櫃,調試安裝後可達到無人操作狀態。電控櫃控製氣水泵、刮沫機、加藥攪拌機等設備的運行。
按水流方式可分為:平流式溶氣氣浮機、上流式溶氣氣浮機和綜合式溶氣氣浮機。
溶氣氣浮機是一種常用的固液分離設備,多用於汙水處理工程。在加壓條件下,空氣溶解度大,溶入的氣體經急聚減壓,釋放出大量尺寸微細、粒度均勻、密集穩定的微氣泡。微氣泡集群上浮過程穩定,對液體擾動較小,確保了氣浮效果。特別適合用於細小顆粒和疏鬆絮體的固液分離。
加壓溶氣氣浮機按溶氣水量可分為:全部汙水加壓溶氣氣浮法和部分汙水加壓溶氣氣浮法兩種。其特點是將被處理汙水(全部和部分)用水泵加壓到3-4kg/cm2,送入專門裝置的溶氣罐,在罐內使空氣充分溶於水中,然後在氣浮池中經釋放器突然減到常壓,這時溶解於水中的過飽和空氣以微細氣泡形式在池中逸出,將水中懸浮物顆粒或油粒帶到水麵形成浮渣排除之。工程上常采用部分汙水加壓溶氣法,這種方法省電、設備容積小、混凝劑耗量少、運行方便、不堵塞。這種方法的處理效率可達90%以上。
采用了微氣泡發生技術、次表麵捕集技術、逆流原理技術、分離區層流原理技術、高效管式加藥混凝技術、浮渣循環絮凝技術、汙泥沉澱收集等七個方麵的核心技術,能高效分離汙水中的懸浮物,係統巧妙把氣浮和沉澱兩種工藝集合在一個池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