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後汙水廠如何應對?
1、汛前汙水廠要做哪些準備工作?
充分的準備是安全生產的一道屏障,可以有效指導應急工作迅速、高效、有序地開展,將突發事件的人員傷亡、財產損失和生產破壞降到低限度。
適當的降低汙泥濃度。由於汛期進水濃度下降,有機碳源減少,微生物將處於饑餓階段,並發生自我消化。
因此,在汛期前適當的降低汙泥濃度,可有效保障整體工藝在水質波動期中平穩渡過。即使進水水質突然降低,衝擊對活性汙泥係統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提前設置超越管,或增建初沉池或調節池。由於雨水會攜帶大量沙粒和粘滯泥等易沉澱物,在進水口設置超越管,或通過增建初沉池或調節池的方法可有效減輕泥砂水對後續單元的衝擊。
做好關鍵設備部位的檢修與監控。為避免汛期設備係統突發故障,以及降低搶修事故的發生,汙水廠應組織相關部門對所有電器係統、機械設備進行一次全麵檢查,確保設備完好,無接地等安全隱患。
同時,做好各水泵監控與狀況記錄,確保汛期期間各水泵正常運行降低水位。
2、汛期汙水廠如何做好工藝調整?
一般來說,正常運行的汙水廠有一定的抗神擊能力。但如遇特大晶雨洪澇,應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優先安排作人員撇離至安全區域,避免出現因盲目搶修麵引發的觸電、溺水事故。
加強現場巡視和監管。生產管理人員和一線操作工初期可通過調整吸砂泵運行時間和頻率來控製,同時通過汙脫加強對泥砂的去除,後期現場要留人觀察,防止泥砂杜塞管網和砂泵。
當進水嚴重超標或純泥砂水進入時,應做好進出水變化數據和水質情況照片留存,及時上報主管領導或相關部門後,采取停止運行並超越的措施來解決。
加強沉澱和格柵作用。大雨衝刷的泥砂水中含有大量沙粒和粘滯泥,而且這些都是易沉降物,雖然曝氣池中有曝氣,但依然容易沉積在池底,形成一個浮動的泥砂粘泥層,粘帶阻隔了相當一部分細菌的活動,造成池底附近的細菌缺氧或營養不良而侵蝕自己菌膠團,然後死亡。
因此,為減小這種傷害,應該加強沉澱和格柵作用。如果發生汙泥上浮及出水指標上升現象,為維持汙水廠穩定運行就應立即對汙水進行消毒,把水溢流或排空,不再部分或全部接納雨汙水。
采取超越初沉池工藝。如果汙水廠在有初沉池的條件下,通過改變工藝可以減少預處理段沉澱作用對有機物的消減,保證生化段的有機碳源,滿足微生物的生長需求。當進水SS濃度較低時,開啟超越管、超越初沉池來減少有機物的損失。
注意高/低負荷進水。對於高負荷或高SS的進水主要靠泥齡和剩餘汙泥的排放量來控製,研究表明在高負荷衝擊下,一般的生化反應速率(硝化反硝化、釋磷噬磷等會下降30%還多,直接影響出水中 SS、NH3-N、TN等,對COD和TP的影響不大,但是在過程控製中一定要注意DO的控製和調整,嚴格注意出水指標的變化和保證。
對於低負荷的進水衝擊,可通過投加碳源及營養物質的方法來改善生化係統。考慮到實際情況,條件艱苦時可就近從化糞池抽取糞便濃水,用做碳源。
調節生物段曝氣量。在低濃度進水和自然消解後的低濃度活性汙泥的情況下,應降低唱氣量,可通過類的一部分哪氣機或間歇唱氣等手段,來實現生物段曝氣量減少。如果不采取措施減少曝氣池溶解氧量,會導致汙泥解體,甚至崩潰。
控製進水水量。為保證後續構築物能在一個穩定的水力負荷下運行,汛期進水量應與日常提升水量持平。汙水廠可通過切換汙水提升泵或者調小提升泵出水閥門來實現。
值得注意的是,為保證提升水量與日常水量一致,汙水廠需要根據進出水流量計準確進行控製。這是由於由於汛期集水井液位上升,水泵的提升能力提高,從而導致原有水泵(未變換)的提升能力遠大於日常提升能力。
適當調低內外回流。當汙水廠存在內回流係統時,需調低內回流係統,這是因為雨水中DO較高,進入到厭氧區和缺氧區汙水含氧量會上升,同時反硝化段消耗大量的碳源後會導致好氧段碳源下降,進而無法維持好氧微生物的生長和生存,最終出現活性汙泥濃度下降,甚至崩潰的現象。
除此之外,由於汛期進水水質突然變化,有機濃度降低,適當調低外回流量還可減緩活性汙泥回到曝氣池內的老化速度。
3、雨水衝擊後如何迅速恢複生產?
當然,即便做了一係列準備和調整,嚴重災情下汙水廠依舊無法平穩度汛。
因此,當汙水廠被洪水和大量泥砂衝擊,造成活性汙泥係統崩潰,汙水直排後,汙水廠相關管理人員應在分析現狀後迅速組織技術力量,根據現狀編製解決方案並立即實施,及時清理了係統中的大量泥砂,在短期內完成活性汙泥的培養,迅速恢複了正常生產,直至出水達標排放。
為了在汛期結束後,恢複生化係統,加快調試恢複速度,汙水廠應優先保證一條生化線的處理運行水平,以及汙泥濃度和微生物量,另一條線可以作為水力通過的池體。
具體操作為,選擇生化處理段中的一條處理線,關閉或調小其進水水量和回流汙泥量,把7成以上甚至全部的水量和回流汙泥進入到另一條生化線內。如此一來,待進水中雨水退去以後,便可以全進水的一條線為主體,恢複生化係統。
(1)自控設備的維護
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
預處理係統:粗細格柵、曝氣沉砂池、進水流量、液位計、pH計、COD、NH3-N在線等,電動閥門、控製箱。
生物反應係統:水下攪拌器、表曝機、回流泵、DO\MLSS\ORP。
汙泥泵站及汙脫係統:剩餘泵、回流汙泥泵、剩餘量、濃縮帶壓一體機、控製櫃、螺杆泵。
二氧化氯消毒係統:電動閥門、控製櫃箱、螺杆泵、配藥係統、安全防爆係統、加藥係統、出水在線係統。
變配電控製係統:電力監控係統、進水提升泵、二沉池刮泥機等。
與提升泵、脫水機、表曝機、消毒係統等的通訊聯係等。
(2)係統中泥砂的清理
在構築物中間位置較空地麵用磚堆成矩形成水池,池內鋪蓋布條或粗纖維編織袋,以該池作為泥砂水過濾池使用。濾過液作為廢水重新進入處理單元作為稀釋水再次利用,而被過濾留下的泥砂作為固廢進行衛生填埋處置。
如果泥砂量較大和沉積時間比較密實,可用水泵在池中進行衝擊,用吸砂泵及汙泥泵在池中進行抽吸,抽吸提升後在矩形泥砂池中進行泥水分離。
值得一提的是,對曝氣沉砂池中的泥沙進行去除時,可分兩廊道分別清理。首先對關閉的廊道進行反複的稀釋泵吸,用高壓泵頭對沉積密實的泥砂進行反複衝擊,*清理後再倒池子清理。對於已處理後的曝氣池可作為蓄水池使用,為衝擊泥砂蓄積進水和濾過液。
(3)短期活性汙泥係統恢複
進水後利用殘餘汙泥進行汙泥培養,同時根據C:N:P 比例進行營物質的調整和投配,增強汙泥活性和絮凝效果,並對問題隱患進一步完善修理。
根據進水水質和水量情況隨時調整曝氣量,嚴格控製DO,隨時觀察現場運行情況和狀態,避免曝氣過量和不足,防止汙泥解體和老化。
合理調整回流量,根據氧化溝具體情況適當調整外回流和內回流量,保證BOD的有效降解和TN等去除率。
根據泥齡,盡快恢複汙脫係統運行,保證營養物質均衡和出水達標。